“生態系列”杯#1

NT$1,680

尺寸|寬 13 x 高 8.5 cm
材質|瓷、發色劑
製造方式|純手工製作

尚有庫存

若選擇親自取件,請於01/24(三)以後至
「嘉義大學 蘭潭校區圖書館」自取

若為親自取件, 請填寫無

朱新奎

ZhuXinKui

2012-2016 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大學
2018至今 成立“新奎云云”陶瓷工作室

材料上創作者選擇泥漿,方式是用勺子把泥漿鋪在石膏板上,排列成泥板,圍捲拼接。直接用刀在石膏板上裁切泥板,刀痕會留在石膏板上,時不時還會破壞石膏板,製造孔洞和刮痕,所以石膏板用的越久,泥板背部留下的肌理就越豐富。他會將黑色色劑塗在坯體上,一是想破壞瓷土本身給人的白色觀感,二是黑色像是一束“光”,讓坯體表面所有的肌理凸顯出來。

這是創作這個系列作品時的一段記錄:“2020.2.28.到目前為止,創作者會把自己的創作想象成在寫一篇文字。一件器皿是一個詞語,詞語多了,就成了一句話、一段文字。可是過程也是紆結的,總在懷疑自己詞不達意,說不清楚,這是現階段困擾的問題。但也喜歡從相反的角度來想,不清楚是一件壞事嗎?難道中間會有一個標準答案來證明用這個詞是對的?標準誰來決定?再者為什麼這樣說是對的?好像又沒有信心斷言。人複雜,創作也是。創作很有趣。以器皿來說,它可以被使用、被觀看。一些人在意它的使用感,一些人在意觀看它的感受。有時會因為使用感的舒適,從而提升對它外觀的好感。反之,會因為觀看的舒適度,而降低對它的使用要求。

創作者偶爾會想兩者兼顧,可又會懷疑兩者兼容的可能性,但最終的決定是不貪心的做這道選擇題。創作當中處處有這樣的選擇題,不同階段,答案不同。在這樣的選擇過程中,同樣也伴隨一種遞進關係——從在意製作技巧,到體會不同製作手段表達自我,從自然界的一顆果實,到關注自然界的生態,再到體會自己與周圍環境的關係。目前享受這種在流動的時間里推演出的層層關係中,不斷做,雖然作品仍有缺憾,但想法也會慢慢變得成熟;相反,也要時不時提防這種享受,要讓自己不舒服,以便再做接下來的選擇題,不會下意識的輕易。

注意事項|
・每款皆為手工測量,尺寸誤差值約2%,容量誤差值約±50ml
・因拍攝方式或各螢幕顯色不同,實際商品可能與照片有些微色差
・手作商品出自創作者雙手,經過選材、製作等工序,都會在作品上留下手工製作的痕跡。手作商品不像機器模具製作的那麼工整;在創作過程中,每件作品會因手作而有所不同,且獨一無二,隨著使用方式跟時間累積會變得更親近人~這些都是它陪伴著你的美好紀念哦
・響應環保,出貨以安全防撞包材為主,無過度精裝

保養方式|
・建議手洗並使用海綿及軟性清潔劑和清水清洗,避免使用洗碗機來清洗手作商品
・可作為食用器皿,請避免劇烈溫度變化以免材質收縮及破裂,避免長時間將器皿浸泡於污漬中

0

購物車

目錄